钢铁行业碳减排面临四大挑战
近日,国家发改委、工信部、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就2022年粗钢产量压减工作进行研究部署,重点压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、长三角地区、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粗钢产量,重点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、耗能高、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的粗钢产量,确保实现2022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。
对钢铁工业而言,碳达峰、碳中和是一个总量性、强度性、结构性的命题,是有时限性的战略性大命题。
我国钢铁行业已接近进入碳排放峰值平台期,越早实现碳达峰,越有利于后续的脱碳化进程和碳中和的实现。推动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,应着力部署四方面工作:一是合理控制粗钢产量,加快结构调整;二是大力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创新;三是抓紧认真做好参加全国碳市场的相关准备工作;四是做好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有关工作。
目前,综观中国钢铁行业,呈现四大挑战:一是能源结构高碳化,高炉—转炉长流程工艺结构占主导地位,煤、焦炭占能源投入近90% ;二是产量大,粗钢产量占**总产量一半以上,2021年占比53% ;三是企业数量多,***有冶炼能力的企业达400余家,且工艺结构、生产水平差异大,发展水平参差不齐,大多数企业基础薄弱;四是碳排放机理复杂,涉及能源燃烧排放、工业生产过程排放、电力和热力消耗所对应的间接排放等多种碳排放机理。
钢铁工业要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能力,围绕更高性能、更低成本、更高质量、更好使用、更易加工、更加绿色的钢铁新产品、新技术发展方向,加强技术创新,促进新产品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,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落实‘双碳’目标,粗钢产出总量控制与流程结构调整是两大重要抓手,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是重要支撑。长远来看,在逐步适应碳达峰、碳中和的过程中,未来钢铁行业的生产制造流程将趋向为三大类,即高炉—转炉长流程、全废钢电炉流程和氢还原—电炉流程,并由此派生出不同模式的钢厂。对于一些长流程的钢铁联合企业,还有可能与建材、化工、电力等企业共同形成工业生态园区,推进循环经济发展。